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网

【立德树人】青年教师王铭勋:把党课唱进歌声里

发布者:沈斌发布时间:2022-11-14

【立德树人】青年教师王铭勋:把党课唱进歌声里

党员嘛,不就是要吃苦在前,多做贡献!”当音乐学院的八零后青年教师王铭勋独特的带有胸腔共振的声音响起,音乐家的艺术感染力与一名老党员的浩然正气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样的老师,不管是带学生、做科研,还是做党建,都带有一种令人愉悦的说服力,让人极难忽视。

一根筋”的教师

见过王铭勋的人,都知道他天生是要吃这碗饭的,与旁人相比显得极为优越的声线,让他自小便倍受瞩目。到了高一那年,被惜才的老师一眼相中,从此走上了音乐专业之路。直到2015年,在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取得艺术学博士学位,王铭勋来到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执教,潜心向学二十余载,举手投足间,音乐家的气质已浑然天成——这是学生们都喜欢他的最直观的原因——身教在言传之先,他仿佛在说:长大后,你也许能成为我。

但艺术远不止诗和远方,更需要眼前的脚踏实地。站上讲台后不久,王铭勋便对当时声乐课“每周1节课,一学期16次教学,到毕业不到50节课”的教学频率表示出了疑惑,声乐绝不仅仅只是随便唱几句,它同样是一门需要反复训练、不断精进的学科,而从自已的学习经历来看,这样的教学频率下,学生的专业水平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于是,他自己给自己提要求:课上,开放课堂,让没有课的学生前来旁听;课后,他是学生微信群“管理员”,第一时间在群里分享资源,随时指导学生的发声练习。

唱歌就和开车一样,头腔共鸣、咬字吐字、声音位置、气息位置要协调运作,需要多练。”面对跨专业、信心不足的研究生,王铭勋不厌其烦,却也坚持自己的标准绝不放松。

没想到到了大学,还要被课后‘留堂’练发声!真是一根筋的老师!”这是学生对王铭勋的评价,带有两分调侃,还有十分的敬佩。

和学生近距离教学之后,王铭勋深刻意识到要想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国际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于是,他积极奔走联系,先后从白俄罗斯、俄罗斯为学院引进了三位高水平的声乐、钢琴外籍专家,作为学校选课的授课教师。

同学们既激动,俄罗斯声乐学派对中国声乐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肯定大有裨益。同时又有些迟疑:“不会俄语,这门课程即使选了能否学得会?”

得知了同学们的顾虑,王铭勋默默地出现在了每次选课的教室里,为同学们进行实时翻译。这就是一颗定心丸,让这原本只有50%中签率的选修课,成了真正的大热门。此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中外教师的交流碰撞也大大地提高了学院的教学水平。

一根筋”为学生的王铭勋,自然也得到学生们以成绩相报的“谢礼”。近年来,他指导的学生捷报频传,在第二届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演大赛、第十二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艺术节江西赛区选拔赛、普罗科菲列夫国际音乐大赛等国内外专业比赛中,屡次斩获一等奖。

两手抓”的科研者

通过从事科研工作,可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提供有力的支持。”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需要极大的热爱和勇气,但古典音乐恒久不灭的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热爱,让王铭勋教学之外,并不止步地往音乐更深更远处不停探索。

他把目光投向了音乐剧,这是一个冷门中的冷门,意味着关注度小,冷板凳长。毕竟大多数国人对音乐剧的认识还停留在国内上世纪80年代音乐剧《特区回旋曲》《新月》时期,相关理论研究更是有限。然而在读博期间有幸接触过音乐剧研究的王铭勋,却为它集美声、舞蹈、光学等为一体的艺术性所着迷,几乎以一个“独行侠”的姿态,踽踽前行。

每当科研遇到“瓶颈”的时候,王铭勋总会回想起高中时代,第一次听到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鳟鱼》,那似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无限活力的优美旋律,给自己带来经久不变的感动与鼓励,让他从科研路上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认真对待音乐的人,音乐以同样的热情给予回报。王铭勋的研究多次立项省级社科类研究项目,在中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俄语专著《20-21世纪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与创作研究》以及中文专著《全球化视野下的音乐剧文化探析》等三部学术专著;指导的研究生先后在《戏剧之家》《黄河之家》发表学术论文。

近年来,交叉学科蓬勃发展。王铭勋在了解到学校信息工程学院的“人工智能”团队后,便一起组建了“智能音乐”研究团队,致力于医疗领域,为自闭症患者、抑郁症患者、术后康复病人等特殊人群进行音乐干预。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项目已进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豫章师范学院儿童康复中心,进展得十分迅速。“智能音乐”作为一个前卫的研究项目,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展开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动了一批老师投入到新的科研领域研究。

三管齐下”的党支书

王铭勋一直记得200563日这个日子,这一天,他正式入党,电话到家,作为村支书的姥爷,将家门上挂着的“模范党员家庭”的牌匾,细细地又擦亮了些。出生在一个多半成员都是党员的家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早已在王铭勋内心生根发芽。

音乐学院实训中心的党支部书记,王铭勋干得有声有色。除了带头开展政治学习,保持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在王铭勋组织的支部活动上,往往红歌飘飘,更加欢乐与活泼。

他常常鼓励学生去唱《我爱你中国》《江西是个好地方》等红歌,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体悟在这些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歌曲背后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含义,以及蕴藏的深厚感情,俨然一堂“音乐思政课”。而在党支部会议上,王铭勋更是将“如何将音乐教育与思政工作相结合”等问题抛出,组织老师对此进行深入讨论,为下一次的活动积攒可供参考的经验。

党建与音乐,在王铭勋的合奏下,渐渐唱出了“新声”。他带领支部党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成功申报了校级党建课题《弘扬航空精神——艺术类专业特色支部建设研究》。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先后创作了《我想要入党》《青春期愿》等社会正能量、校园正能量的作品,并受到各大媒体转载,在社会上广受好评。

梵高在写给提奥的信里说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王铭勋用音乐在心里点燃了一团火,然后,以一个教师、科研工作者、党支书的姿态忙碌着,把所有的光和热都给了他的学生、事业和党,这,很酷!


文章来源:南昌航空大学官网)